为了响应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科技活动周,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本次科普活动的主题为“孤独症儿童心理研究进展”,通过节选或翻译国内外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相关的最新研究,并借助实验室微信公众号(陕师大行知心理)向公众展示国内外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的最新研究,旨在引导公众了解与认识孤独症儿童,指导社会大众支持、接纳孤独症儿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活动期间通过线上平台共发布相关推送4篇,均选自2020年国内外专业期刊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的最新研究,共计96人参与相关研究的学习和研读。
一、主办单位
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二、活动开展时间
2020年8月23日至2020年8月29日
三、线上活动地点
本次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公众展示孤独症儿童心理最新研究进展,具体信息如下:
(1)微信公众号名称:陕师大行知心理
(2)公众号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4Q8OdbxSCjGfusTiJ1mu6A
四、活动主题及内容
本次科普活动的主题为“孤独症儿童心理研究进展”,通过节选或翻译国内外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相关的最新研究,通过线上平台向公众展示国内外有关孤独症儿童心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师范生的孤独症污名特点
文章选自《中国特殊教育》2020年6月所发表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师范生关于孤独症儿童的污名状况调查,分析师范生对孤独症儿童特点的了解程度,对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提供建议。通过宣传引导公众认识与了解孤独症污名相关的概念与研究结果,倡导包括师范生在内的社会大众提高对孤独症儿童的理性认识,消除对该群体的刻板印象。
(二)提升孤独症儿童空间观点采择能力
文章选自SCI期刊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主要介绍了意大利学者Cardillo等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运动能力对空间观点采择的影响等研究,该研究对于孤独症儿童空间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引导教育者在教育干预时应结合孤独症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的共性和个性发展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策略。
(三)社会动机关键反应干预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
文章选自SSCI期刊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主要介绍了美国学者Barrett和 Vernon等人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动机关键反应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交协调和语言使用能力,同时也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动机实施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其社会动机缺乏对社会反应和语言运用能力造成的消极影响。
(四)融合教育师资培训
为提升融合教育质量,使发展性障碍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的融合教育得到专业支持,重点实验室举办融合教育师资在线培训,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融合教师全面掌握融合教育最新的理念、理论和技能,以及融合教育下各类障碍儿童学生的指导方法与个别支持策略,全面提升融合教师的教育技能。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席郭德华教授做了以《融合教育可持续发展》为题的线上讲座,日本筑波大学人间科学院裴虹教授做了以《融合教育中障碍儿童的问题行为理解与干预策略》(上、下)为题的线上讲座,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就业中心陈军主任做了以《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与案例》为题的线上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康复机构的教师、学员累计524人次听取讲座。
五、活动目的与意义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早期公众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认识与接触比较浅显,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缺少认识与了解孤独症儿童的途径,因此往往将孤独症儿童等同于智力障碍儿童。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一些媒体对孤独症儿童的事例进行了相关报道,人们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由于缺乏对孤独症儿童正确和科学的认识,致使大众对孤独症儿童产生了较为片面的态度和看法,如“孤独症会传染”、“孤独症儿童会产生伤人行为”等一系列偏见与歧视的认知,这些大众的消极态度对于孤独症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及正常融入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与影响。基于这一现状,重点实验室希望通过科普宣传的形式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了解孤独症儿童,并提高对该群体的理性认识,同时也为公众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心理相关研究提供一条科学的途径。通过科普宣传活动,不仅能够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有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和学习。